《歌手》这个节目,走到如今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八年来大陆的流行音乐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2012、13年时,我父母最熟悉的曲子是由《中国好声音》带来的一些标准较高制作,比如《我的歌声里》《亲爱的小孩》等;而2020年我从北京回到家之后,发现我父母现在最爱听的曲子,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流行起来的《火红的萨日朗》。
所以,这个节目的核心受众和8年前相比已经大不一样了。国内主流的、大众化的音乐受众,如今正在抖音等众多视频平台上听到更多“通俗”的曲子——暂且不论这是好是坏。而《歌手》正在逐步变成一个更加专业的音乐平台,代表着华语乐坛更加前沿、实验性质的音乐作品与内容——很自然,节目、歌手、作品走上了这条路,自然地就代表着,这档节目的核心受众会变得越来越坚定,但越来越少。
感谢今年《歌手》放下了大众化的架子,变成了一档更加执着于音乐本身的节目。《歌手》第一次大范围地请回了原来参加过节目但成绩可能不甚瞩目的“硬核”歌手,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能代表华语乐坛当今的在大众化基础之上的前沿作品。
客观来说,这档节目是我现在对流行音乐的唯一认识。从去年《歌手》总决赛之后,我近一年来几乎没听过任何的华语流行
01 周深《大鱼》
我对周深其人了解不多,但从《大鱼》到前几天他在《我们的歌》上的众多表现让我逐渐意识到,这不是单纯的男高音,也不是单纯的“女声coser”,而是在其独特的嗓音条件、独特的唱法之上,开始逐步融合了自己的音乐内核。现如今,每个音乐人被接受、被广泛认同,都不再是纯粹因为技术的精湛,而更多是因为技术、作品、风格的高度融合的音乐哲学。《大鱼》是周深广为人知、家喻户晓的代表作,是他自己心目中和每个人心目中永恒的经典,但一定不是周深今天的最高水平。《歌手》这个平台如今正在具备更高的实验性,期待周深后期能够带来更多代表当今水平的新作品!
另,同意耳帝的观点,这首曲子如果在倒数第二场或最后一场唱,效果会更好,会有一种当年李玟或者华晨宇的那种王者的感觉。
02 袁娅维《我爱》
袁娅维是一个真正为实验舞台而生的歌手,骨子里流淌着的爵士的感觉是她的生命线。这种真正的音乐能让每个人沉浸在这样的现场里——当她问“大家准备好了吗?”的时候,现场观众无不起立互动,这不仅是因为大家享受这首歌,而是大家每个人都沉浸在由这种音乐所营造的,属于每个人自我内心世界的feel当中。
而要营造这种感觉实际上相当冒险——最大的问题是乐队可能并不擅长这种曲风,比如我对jazz的理论就一窍不通。所以袁娅维每一次的成功演出,都离不开背后乐团里的每一位乐手的扎实的爵士基本功,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袁娅维自己带来的那些爵士乐队里的核心乐手。
03 李佩玲《I wanna be free》
毫无疑问这是一位实力派歌手,感觉有点像近年来的邓紫棋。在唱功方面我了解不多,但从音乐作品上,整体风格没有太多新意。在“奇袭”的角度上,从这首曲目来讲,唱功和袁娅维相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品和袁娅维相比音乐性差距较大。如果换成一首更经典的作品可能效果会更好。期待这位歌手以后能在舞台上带来更多惊艳的表演!
04 毛不易《借》
《歌手》是一个实验性质的巅峰音乐舞台,毛不易也是一个实验性质的巅峰歌手,但二者的实验性质不同——《歌手》做是音乐上的实验,毛不易做的是文学、思想、社会角度的实验。毛不易的身上兼具李荣浩和李健的性质——在“让更多的人传唱质量更高的音乐作品”这一点上,毛不易正在向李荣浩看齐;而在“音乐诗人”的哲学上,毛不易正在向李健靠齐。然而不幸的是,李健的表演哲学有其背后极其深厚的音乐功底夹持——在歌手5上表演的《Love is over》里面串的那首肖练10-3《离别》我至今依然印象极其深刻——这是音乐、文学、思想的高度统一,而毛不易如今暂时只能做到后两者。他的歌适合作为录音室版本传唱,但不太适合拿到这种实验音乐竞技舞台来比拼。——当然,要是比唱功,就更不太好和其他在线歌手比了。
谈到今天的这首曲子,大家是否会感觉后面的编曲会有一些“过度使劲”?这就是他在这个舞台之上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这样的从思想上深挖的音乐,想要让人在这种舞台上完全沉浸是很难的,于是只能用和这首歌本身不太搭的大编制编曲来吸引耳朵。
(补:忽然想到李健和毛不易的对比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主题,日后有时间可考虑写一篇)
05 黄霄云《少年和他的奇幻漂流》
很好。略微带有一点点实验电子性质的摇滚很能配合她的唱法,而这又是绝对的大众流行领域里面相对前卫的,具有引领性质的编曲选择。更重要的一点是,从歌曲本身,到编曲,再到她的现场,都具有层层递进的层次感,从最一开始的迷雾缭绕,到中间的暗夜中的挣扎与思考,到后面的汹涌的绽放,这样的层次感能给一首歌赋予更有张力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能牢牢抓住每位现场观众的耳朵。在这一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前几季中林忆莲的《蓝莲花》。
不过我目前比较担心的一点是,邓紫棋也是这一玩法的绝对强势人物,日后如何做出和邓紫棋的风格更不一样的自己,对她来说有可能是一个挑战。
06 插播广告
(略)
另:据家长反馈,海天生抽炒菜其实味道一般。
07 徐佳莹《一样的月光》
耳帝认为这个选曲有待商榷,不过我倒是觉得作为徐佳莹的华丽返场,这首曲子,这个编制,以及今天这个舞台状态很适合她。我们今天看到的徐佳莹和四年前的徐佳莹没有很大区别——并没有因为电子的流行就变成华晨宇,也没因为舞台对实验音乐的看重就变成袁娅维,更没因为当今大陆乐坛之现状变成了什么小潘潘、小峰峰、沙漠骆驼、野狼disco之流。她的唱法依然和平稳但有时会很宏大的曲风有一种反差的和谐,这种平和之中的张力是徐佳莹的生命线。这是一种有音乐性、也有思想深度的处理,可以归为“哲学”之列,也有越来越多的听众正在逐渐喜欢上这种感觉。
08 Misia《现在好想见你》
一位另一种类型的绝佳现场歌手。她的表现方式不是袁娅维或黄霄云的技术流,而应该被概括成单纯的“走心流”。歌曲难度不高,而且能听出来她的唱法不是当今尖端的高级唱法,但依然很能让现场观众感动。听毛不易的曲子需要的环境是深夜,自己的小空间里,价值50元以下的有线耳机;而听这首曲子需要的环境是环绕巨幕,杜比音效。她能给人带来全方位的全感官上的震撼。
09 萧敬腾《皮囊》
我以前不太喜欢萧敬腾,但这首曲子在摇滚之上有更多的新东西,这是他的技术和背后团队编曲功底的集中展现。抛开编曲方面的东西,有一个细节值得讨论——这首歌的真声音域几乎在A以下,很好的避免了他以前经常上演的“挤嗓子”,而一个直接上到G5去的头声又让这首歌的整体旋律充满张力。这是一个极其明智的选择,所以这首歌从整体感受上,比他在第五季上带来的曲目要好上很多。期待更多精彩表现!
10 插播广告
(略)
另:51Talk在自己的广告里管自己叫“51套客”,显然从这个发音来讲这家的口语培训不太靠谱。
11 华晨宇《寒鸦少年》
华晨宇是大众领域实验音乐的绝对代表,而且走的是和袁娅维不同的,观众更能接受的,不过分强调音乐技法的“全方位表演流”。从某个角度来讲,华晨宇是华语流行音乐未来的绝对突出贡献人物。但从如今的现状来看,周杰伦的曲子在抖音上都偃旗息鼓了,如果大众化的华语音乐的未来只有华晨宇一个正向前进的代表,是远远不够的。
还有一个细节:现场似乎是放的伴奏带,没有乐队演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看现场时也总觉得哪里不对,似乎全场只有他一个人在战斗,没有那种大家一起High起来的感觉。
总结:《歌手》毫无疑问就是如今华语流行乐坛的“顶会”,希望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我能听到更多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