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最新的SoC,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颗即将商用的集成5G基带的SoC,麒麟990,在今天下午正式发布了。这款芯片的诞生,相比于华为P30Pro的发布,或是前一段时间鸿蒙系统的问世,都更加具有意义:

中国企业在SoC设计领域真正地走在了全球产业链的顶端。

麒麟990的核心参数我们在这里予以简单回顾:2*A76+2*A76+4*A55的和去年相比提升不大的“三丛集”CPU架构,来自Mali的GPU,设计更多元化的NPU,支持UFS3.0存储,支持集成的5G基带,全面优化的ISP,以及傲视群雄的7nm EUV+工艺节点。

在部分人看来,这颗芯片的亮点在于它是全球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集成5G基带的SoC;在部分人看来,它的核心部分——CPU和GPU进步不大;在部分人看来,7nm制成是“供应商努力的成果”;但这些都只是华为战略意义或战略成果的一部分。这颗芯片的发布,真正价值在于,华为已经在逐步掌握从芯片、到系统、再到终端的全流程设计与掌控能力,可以在手机这一领域拥有了自己的全产业链话语权,可以开始逐步实现只有自己才能实现的想法。

华为做芯片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常关注这一领域的朋友们都知道,在当年华为的主要市场还集中于充话费送手机的运营商市场时,海思K3V2就已经在华为的很多产品上开始应用了。手机厂商做CPU,华为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做得最突出的那一个,但确实是最有定力、最有魄力、进步速度最快、最有发展空间的那一个。

华为在手机圈里始终是是个褒贬不一,甚至看空多于看多的品牌——因为我们共同见证了华为手机一路的发展历程。P10闪存门/疏油层门、P30Pro月亮门、荣耀的发展路线等等,这些年来华为做过的不恰当的事情太多太多——这一幕到现在依然时常发生,刚刚发布不久的荣耀Play3,作为一款最高售价1299元的机型,居然没有配备指纹识别和陀螺仪。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来的大量各种渠道的投入和产出,使得华为在手机产业链上获得了相当多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并且它们产生的回报,自去年华为P20Pro发布之后,开始集中爆发了。

我们可以认为华为独占的索尼IMX600是供应链的合作成果,但我们不能否认麒麟自家设计的ISP使得华为可以从硬件层面对拍照进行全流程的优化。我们可以认为华为的各种Turbo只是一个名字,但我们不能否认从基带、NPU到系统底层的全流程优化为这些技术提供了真实且可靠的保障。我们可以认为华为的“18个月不卡顿”只是一个宣传话术,但我们不能否认方舟编译器、EROFS文件系统、各有分工的SoC设计、系统底层的调度优化使得这句话有了实现的前提条件——科技美学的对比测试证明,和同期的骁龙820竞品相比,当年的华为手机确实在现在做到了流畅程度的遥遥领先。

华为在手机圈里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对手机全产业链的掌控、研发能力,且这种能力正在不断扩大。

这些能力不是凭空得来的。我们应当注意到,华为对人才的重金投入,也应当注意到华为的“狼性”企业文化,以及其导致的每一位员工的高压工作与生活。在当下信息产业热度不断的行情下,码农以及我身边的做微电子、IC设计、光集成的朋友们正在成为行业最底端的“民工”——这些人掌握着高端技术,获取了大量的收益,但每一个人的不可替代性都在被前所未有的降低。工作在北京的员工虽然工资丰厚,但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个人生活——并且凭借这些工资想在北京买房,依然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华为如今的成功,与领导的高屋建瓴有着直接关系,但更与这些员工的全方位付出有着直接联系。这样的奉献永远不会发生在高通身上——所以我们看到,高通刚刚发布的骁龙855+依然还在采用外挂基带。

对待华为产品以及它的企业精神,我们一定要辩证地看:明显“高价低配”,用以支持资本积累的产品,我们不买;明显宣传不当、有欺骗消费者嫌疑的行为,我们坚决抵制;但有创新、有突破、做到极致体验的产品,我们即使不买,但也一定支持——就像我对去年华为Mate 20 Pro的态度一样。同时,对待这家争议颇多的企业,我们更要做好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抓主要矛盾地看:华为的成功,我们不可否认;华为的成功,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华为的成功,是全体华为人付出的集中回报;华为的成功,是中国核心价值观在世界的有利展现。现在这种发展模式一定会在之后变得更有利于劳动者;但我们也不可否认,现在这种发展模式是全体劳动者无私奉献的结晶,是爱国心、报国情在现代的最好的表达。

分类: 数码